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 >

他是全球10大科学家之首,18岁攻读麻省博士,破解世界百年难题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03-20 点击:

提到《Nature》(中文译名《自然》)杂志,很多人或许都如雷贯耳,它是世界顶级国际科技期刊,如果以国内高校做类比,它就是北大清华一般的存在。许多学术界大牛都以能够在这份杂志上发表论文为荣,而就在前不久,《自然》公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却引发了学术界的一次“地震”与关注。因为,在这次《自然》杂志评选而出的10大科学人物之首是一个95后的年轻人,他来自东方的古老国度——中国。当人们看过他荣登榜首的原因之后,无人不惊讶赞叹,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科研发现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曹原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凝聚态物理领域”境界太高了,闻所未闻,犹如天书。具象化的讲,这位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发现了石墨烯超导,可以让电子实现零电阻流动。那么,这个发现的意义在哪里呢?奶爸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能源——电,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源损耗,有接近7%的能源热流失,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探知,但是一直是能源公司无法解决的问题。直到1911年,荷兰的一位物理学家莫林发现了一种实现电子零电阻的传输材料,这种材料就被称为“超导体”,而莫林也凭借这个发现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奖。

0为正六边代表石墨烯碳环结构

但是,莫林发现的这种材质却无法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因为要想实现这种零电阻的条件,必须要使外界环境温度达到零下273摄氏度,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绝对零度。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的发现——石墨烯超导却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他把科研论文投给《自然》杂志后,《自然》杂志甚至破天荒的一天连续刊登了他两篇相关论文,可见,这个学术界权威盛誉的科学杂志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发现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这个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叫做曹原,他能够最终实现让无数人羡慕钦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小他就是一个挑破捣蛋的家伙,和老师顶嘴;为了看教室里座椅的结构,直接动手拆;做实验没有硝酸银,他居然把家里的银镯子偷偷的找出来合成……这些在有些家长被视为“破坏”的行为,却被曹原的父母所理解,并且为了支持曹原的好奇心,他的父母还有特意去购置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器材。

曹原(左)

父母的支持让曹原从小就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学习好习惯,这给他进入学校之后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他的兴趣爱好即使到了高中也从未减退,在繁忙的学业中,总能合理的安排时间,抽空在自己的小小实验室中鼓捣自己的猜想。曹原说,学习最重要是要有热爱的兴趣和钻研的能力,这些除了父母的包容和支持外,也离不开学校的因材施教。他的自小就在超常班中学习,1个班级3个学生6个老师,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这让曹原的天赋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别人从小学到高中需要12年,他只花了3年时间,14岁就以669分的优异成绩被中科大录取。

曹原获郭沫若奖学金

进入大学之后,曹原依旧保持着求知如渴的好学态度,经常会拿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去找教授探讨。大学二年级,他在曾长淦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在中科大,他去过美国密歇根大学游学,被牛津大学选中去做过科研实践。18岁,同龄人还在为高考奋斗时,他已经大学毕业被推荐至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来到这所全世界都知名的顶尖学府,曹原也遇到很多困难,错失研究专业让他沮丧过,课题屡次受挫让他气馁过,但是,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第二天,他鼓起信心,再次出现在实验室。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曹原获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通过曹原的成长历程,不可否认他的成功与异于常人的天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奶爸认为,他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影响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学习精神,正是靠着家庭和学校培养而出,这一点值得每个人深思与学习。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这篇有关于 他是全球10大科学家之首,18岁攻读麻省博士,破解世界百年难题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