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 >

湖南学子寻访麻溪排帮文化,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09-28 点击:

云图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排帮老人给实践团成员介绍情况。通讯员 贺圆圆 摄

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振兴文化遗产的发展添砖加瓦。7月22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实践团于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茅坪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麻溪排帮文化调研活动。

走访老人,纵看历史发展

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一位年过花甲的陶希甲老人家,“我们祖辈和我们这一代都是靠着排帮生存发展的,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只能划着火排子运粮食运安化黑茶,送小孩出去读书,我们这些搞运排的家里条件那时候是最好的。”年过八旬的陶希甲老人一边回忆一边自豪地说。陶爷爷回答了团队成员很多问题,也引起了陶爷爷心底深深的回忆。根据爷爷的回忆,排帮文化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集体经济时,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排帮帮规,帮歌,入帮规定,帮内考核等等,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巅峰时期,竹排数量达到一百多只等等。

云图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排帮老人陶希甲给实践团成员介绍排帮情况。通讯员 贺圆圆 摄

亲身体验,横看现实面貌

实践团成员初见竹排,面露惊奇,这些用十四根竹子排列捆绑而成的竹排竟然能承载千斤的重量,长十米左右,宽不过二三米。排古佬们拿着竹篙和桨上排,载着团队成员在江中滑行一段距离后,团队成员便主动向爷爷学习划排,从拿浆的姿势,到拿浆的角度、力量和方向的掌控,团队成员对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学习,排古佬称赞:“欸,对咯!好久没有娃娃来学划排了。”实践团成员刘顺不禁感慨:“爷爷,这个划排需要很大力气,方向也很难把握,真是佩服您激流运排的勇气。”

云图片

图为团队成员向排古佬学习划桨。通讯员 刘馨 摄

亲密交谈,前看未来走向

实践团成员向茅坪村老支书,现麻溪排帮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陶有荣先生了解到排帮文化的历史起源、航行路线、祭祀习俗、火排原料选材及制作工序、帮规帮歌以及划排考试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组成。“整个竹排的制作过程是相当肃穆的,制排期间,“妇女不得上排”,也不能从竹排上跨过,必须保持对竹排的尊敬。传说古代火排的验收也是极为有趣的,买主或雇主将铜钱撒在竹排上,缝隙过大则铜钱失,留在竹排上的铜钱就是制排的工钱。”老支书笑着向实践团成员说起了一些关于排帮的故事。

老支书非常看好当代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去交通不便的时候,排帮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工具,现在交通方便了,运排划排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排帮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和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我们这一种原生态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创建麻溪排帮文化有限公司的初衷。你们是大学生,有想法能创新,希望能给我们麻溪排帮文化有限公司提出一点意见。”团队成员当即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麻溪排帮能够加强安全措施建设,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对划排者的身体素质提高要求,完善帮规和划排程序。

实践团成员后续对几天采访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收录和总结,对拍摄视频进行了剪辑和后期处理。实践团队长贺圆圆联系了当地政府,把相关视频、图片和文字记录成果转交给当地旅游文化部门,并建议:加强对当地竹排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着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遵循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尽可能保持麻溪排帮文化的原滋原味;对划排运排进行集体培训并严格考核,加强安全意识。当地文化局对实践团提出的建议提出肯定和表扬,并且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将排帮文化传承下去。团队成员表示,后期一定认真总结,加大多媒体宣传力度,贯彻落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挽救岌岌可危的麻溪排帮传统文化、推动麻溪排帮文化产业传承和茅坪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篇有关于 湖南学子寻访麻溪排帮文化,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