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 >

“新基建”背景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6-29 点击:

近年来,随着5G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信息网络建立起来的新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自此,“新基建”这个新名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建集团子企业,葛洲坝集团进一步提高站位,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基建”技术应用,在主动投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企业价值。

位于南京江畔的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期建设工程(下称南京地下空间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总投资约131.2亿元,总用地面积约29.66公顷,地下总建筑面积约85.10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在建地下综合体,在国内地下空间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其位于长江漫滩地区,具有体量大、难度高的特点,南京地下空间项目成为了新技术、新工法、新管理模式的试验沃土。

自2017年9月项目开工以来,项目管理团队以安全管理为突破口,通过大力投入、不断探索,南京地下空间项目如今已形成了具有可视化、随时化、集成化、可分析化四大特点的安全管理新模式。

今天,记者来到南京地下空间项目现场,详细了解这一获得了中国电力安全与应急管理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安全管理系统。“我们的安全管理系统首先就是人的管理。”项目安全总监李军程介绍说,这位拥有数十年安全管理经验的“老杆子”,亲历了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人的管理涉及到实名制系统与监控系统两大板块。”

在南京地下空间项目出入口,整齐设置着四个实名制认证通道,这些实名制通道集刷卡、人脸识别与疫情管控期间的体温测量功能于一体,通过项目人员信息数据库,每名作业人员的出入场记录、安全教育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可随时查看调取,为建设高峰期预计3000余人的人员管控提供了保障。

“你再瞧瞧围挡上面。”记者顺着李军程指的方向望去,一个球机摄像头顶着一块太阳能板牢牢挂在围挡上方。“在我们现场,一共有46个摄像头,这里面有全景球机、360°球机和枪机三种。影像数据会直接传送到网络平台,并对接至我们管理系统的手机端、PC端以及地方主管单位的监管平台上。”说着,李军程拿出手机打开了“智慧工地”APP,画面上清晰的显示出项目的各个角落。“无论我们的安全巡视人员在哪儿,检查的指令都能通过手机端直接传输给现场施工人员,并立即整改。”李军程自豪地说。

伴随着项目建设进入深水区,南京地下空间项目超高的建设难度就一直被业内人士所关注。其庞大的体量与所处的复杂地质特征不仅让项目技术、施工等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困难,也给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压力,项目一区1段A区基坑的数次突涌就印证了这一点。

“基坑突涌跟富水复杂软弱的地质层和高水位的地下水直接相关。”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宋宏伟带领记者下到基坑底部,数十根降水井管道在横竖分明的支撑中径直插进底板当中,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被抽出来,以保证基坑底板的顺利浇筑。

“深基坑是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在这些降水井和基坑内部,我们都预设了不少的监测设备,来保证施工安全。”据宋宏伟介绍,在这由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的“地下宫殿”中,实施着包括物联网、云平台等信息技术,通过实时采集、计算、预警、闭合监管、网络共享和远程操控,来实现施工的全过程可控。“不止是深基坑安全管理,我们创造了行业记录的超深、大厚度地下连续墙施工与超长、大直径先插法钢管柱施工,都采用了风险管控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

未来,紧盯打造平安工地的总目标,南京地下空间项目管理团队还将通过BIM等信息工具手段,不断完善丰富项目安全管理系统,顺应“新基建”浪潮,将管理水平突破到新的高度。



这篇有关于 “新基建”背景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